欢迎登录忻州市水利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水利动态

李国英在2025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         时间:2025-01-18       来源:水利部网站  大    中    小     

进一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 

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在2025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5年1月13日)

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 李国英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4年水利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5年重点水利工作。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10周年。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水利工作,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安全保障、防汛抗旱、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蓄滞洪区建设管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南水北调水质保护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专门对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水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出版发行,为进一步凝聚全党全社会治水共识和行动提供了权威论著。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李强总理、刘国中副总理等领导同志多次考察指导、研究部署水利工作。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克难奋进、真抓实干,在多重挑战、多种考验下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取得重大进展。 

  ——水旱灾害防御夺取新胜利,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4年,我国江河洪水南北齐发、早发多发、历史罕见,水旱灾害防御形势复杂严峻。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扛牢防汛抗旱天职,狠抓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科学精准调度流域水工程,成功抗御大江大河26次编号洪水,有效抵御1321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67条河流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有效应对西南、华北、黄淮、西北等地严重旱情。汛期全国6929座(次)大中型水库投入调度运用、拦蓄洪水1471亿立方米,减淹城镇2330个(次)、耕地1687万亩,避免人员转移1115万人(次),实现各类水库无一垮坝、大江大河重要堤防无一决口,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迅速启动重大水旱灾害事件调度指挥机制,成功处置湖南涓水、吉林蛤蟆河、辽宁王河、内蒙古老哈河、广东西福河等堤防决口险情,特别是科学指导湖南团洲垸堤防决口抢险,坚守钱团间堤第二道防线,超前构筑沿悦来河第三道防线,48小时内完成决口封堵,确保了人员无一伤亡。强化山洪灾害预警,落细落实“谁组织、转移谁、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措施,全力避免人员伤亡。坚持旱涝同防同治,科学精准实施应急水量调度,有力保障旱区群众饮水安全和香港、澳门等地供水安全,有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为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贡献了水利力量。 

  ——水利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黄河古贤等一批标志性战略性重大工程开工建设。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全面推动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新开工国家水网重大工程41项,实施水利工程项目46967个,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3529亿元、同比增长12.8%,创历史新高。大规模水利建设吸纳就业314.7万人、同比增长14.9%,有效发挥了稳增长、稳就业重要作用。论证70年之久的新时代保护治理黄河标志性重大工程古贤水利枢纽开工建设,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通水。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加快完善,长江流域实施宣威水库、干流铜陵段治理、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等工程;黄河流域实施蒋家窑则水库、干流宁夏段治理等工程;淮河流域实施昭平台水库扩容、洪泽湖大堤蒋坝段加固等工程;国务院审议通过《加快完善海河流域防洪体系实施方案》,娄里水库和永定河等骨干河道整治以及文安洼等国家蓄滞洪区建设全面推进;珠江流域实施西江干流鹤山段堤防达标加固、迈湾水利枢纽等工程;松辽流域实施辽河干流防洪治理等工程;太湖流域实施镜岭水库、吴淞江整治等工程。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等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东北黑土区等水土流失治理、华北地区等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深入推进。 

  ——“两手发力”实现新突破,多领域多地区改革取得跨越性进展。以浙江汤浦水库为底层资产的全国首单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REITs)成功发行上市,打造了拓宽水利建设长期资金筹措渠道的新型权益融资工具,构建了盘活水利存量资产和新增水利投资的良性循环。山东出台全国首个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省级财政贷款贴息政策。广西出台全国首个省级财政贴息支持“节水贷”等政策。多地探索开展“取水贷”,获得银行授信额度近300亿元。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日趋活跃,长江流域重庆和四川、松花江流域吉林和黑龙江实现流域内跨省份用水权交易“第一单”,河北和天津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省份用水权交易“第一单”,中国水权交易所全年交易1.1万单、交易水量1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6.3%、154.7%。水资源费改税从先行先试进入全面试点阶段。河北邯郸首创全域合同节水管理新模式,全国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687项,同比增长40.8%,节水量3.2亿立方米。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健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交易在多地成功实现,交易金额近10亿元;一批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相继涌现,交易量77.5万吨、交易金额3078万元;全国首单坡改梯新增耕地指标在安徽定远成功交易;全国首批水土保持土石余方资源信息共享数智匹配在浙江成功签约,实现“水土流失治理源头减量、生产建设项目取土有源”双赢。 

  一年来,各项水利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加快实施,三峡库区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防治大力推进,三峡工程“十大安全”保障有力、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三个安全”不断巩固,全面通水10年来累计调水771.6亿立方米,水质稳定达标。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全国平台基本建成,8246座水库开展矩阵建设,全面完成3570座承担防洪任务的大中型水库库容曲线复核,完成3774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3853座水库除险加固以及17234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设施、19569座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持续强化。白蚁等害堤动物防治常态化推进。新增安全生产标准化小水电站509座。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全面推进,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二是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加快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目标任务。国家节水行动深入推进。流域区域可用水量确定工作加快推进,累计批复94条跨省份、375条跨地市江河水量分配方案,确定31个省份地下水管控指标。建立取用水监管和信用评价制度,全面开展农业灌溉机井“以电折水”取水计量,规模以上取水在线计量率达到96%。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开展水预算管理试点,重点行业用水定额管理、黄河流域高耗水行业强制性用水定额编制加快推进。叫停67个节水评价不达标项目,核减水量20.9亿立方米。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发展节水产业,推动节水器具以旧换新,新建节水载体9503个,遴选公布一批水效领跑者。 

  三是江河湖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推进河湖生态流量和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泄放管理,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实现全覆盖。加快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全国88条(个)河(湖)中74条河流全线贯通、5条河流增加有水河长和时长、9个湖泊生态水位(水量)有效保障,京杭大运河连续3年全线贯通,永定河连续4年全线贯通、连续2年全年全线有水,海河流域“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状况得到根本扭转,西辽河干流水头26年来首次到达通辽城区。黄河口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陕西富平干涸40年的温泉河千年古泉复涌。启动65条跨省份江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完成9448条(个)河湖健康评价,新建680条(个)幸福河湖。清理整治河湖库“四乱”问题4.2万个,恢复水库防洪库容2190万立方米,清除河道内阻水片林和高秆作物13.5万亩、阻水围堤1140公里。广东惠州红色水乡侵占增江河道、湖北荆州学堂洲侵占长江河道等违建全面拆除。应用北斗技术实施采砂监管,开展长江流域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全国地下水超采量较上一轮评价结果减少31.9%,严重超采区面积减少51%。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4万平方公里。 

  四是乡村全面振兴水利基础加快夯实。江西峡江、湖南梅山等7处大型灌区开工建设,1342处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加快推进,建成后将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约7000万亩。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进展顺利。省级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全部印发,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全面推行,完成2.3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提升1.1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65%,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全部配备净化消毒设施设备。持续巩固水利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水利定点帮扶、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脱贫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 

  五是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由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组成的数字孪生水利框架体系完成顶层设计。“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加快完善,“水利一号”X波段合成孔径对地观测雷达卫星成功发射并传回高分辨率凌情监测首图,永定河官厅山峡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数字孪生工程试点顺利开展。北斗、人工智能、大数据、高分辨率遥感、激光雷达、测雨雷达、三维重建技术、水文水动力学模型等在多领域深化应用,260万亿次双精度浮点高性能计算集群初步建成,基于数字孪生水利体系的“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得到提升。 

  六是水利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修订面向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标准体系,254项技术标准立项编制,39项技术标准报批发布,主导编制小水电、水文2项国际标准,中国水利学会等社团编制发布29项水利团体标准。国家水资源计量站、国家水文计量站获批筹建。组织实施“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关重点专项,启动45项重大科技问题研究。新筹建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1家。遴选91项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应用。55项科技成果获评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2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1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选拔推荐16人入选国家相关高层次人才,评选新一批水利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人才创新团队和人才培养基地。实施卓越水利工程师培养工程。 

  七是水利治理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完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任务89项。认真落实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水法、防洪法修改加快推进,节约用水条例颁布实施,水利重点领域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全国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方案印发实施,七大流域防洪规划修编、七大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全部通过技术审查,太湖流域重要河湖和丹江口水库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印发实施。制定黄河滩区名录。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在110个大型引调水工程输水干线设立省市县乡级河湖长4040名,建立大运河管理保护“流域管理机构+省级河长办”协作机制。流域统一治理管理持续强化,成立汉江流域治理保护中心。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管理体制理顺取得突破。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纵深推进。国际交流成果丰硕,成功举办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并发布《北京宣言》,积极参加第十届世界水论坛、罗马高级别水对话等重要国际水事活动,启动筹建“一带一路”国际水联盟,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成为国际主流治水理念,广泛宣介河流伦理及中国实践。综合政务、财务审计、离退休干部、水利援外、后勤保障等工作持续加强,水利新闻宣传再获佳绩,水文化及水利廉洁文化建设、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八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以案促教、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大幅压减实地检查数量。开展水利基建工程领域廉洁风险防控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抓好中央巡视和审计整改,深入做好水利巡视巡察和内部审计工作。深入推进政治机关建设,部属系统24个党支部获评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45人获评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好”党员。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新一轮干部教育培训,评选表彰全国水利系统100个先进集体、218名先进个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水利部援藏工作组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水利部1个集体和1名个人分别获得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称号。 

  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科学指引,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有关部门单位、地方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开拓进取、苦干实干。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向所有关心支持和献身水利事业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看到,水利工作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防洪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不够高,部分江河洪水调控能力不足,部分河道行洪不畅,部分河流堤防尚未达到设计标准,蓄滞洪区建设管理薄弱;“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建设亟待提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水网建设任务繁重,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仍需加力;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体系不完善,节水制度政策体系不健全;河湖库“四乱”问题时有发生,河湖生态环境复苏需进一步强化;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尚未成势,水利标准支撑引领能力亟待提升;水利法治体系仍需完善;水利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仍有差距,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部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洁风险依然较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深化改革,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二、形势与任务 

  落实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决策部署,履行好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的职责使命,必须深入分析把握水利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动水利工作。 

  (一)深刻认识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季风气候特点和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以及由此带来的水灾害,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须臾不可掉以轻心的突出风险。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水灾害风险加大,防风险保安全形势更趋严峻复杂。从气候变化影响看,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1961—2023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态势,平均每10年升高0.3℃。根据大气物理学克劳修斯-克拉伯龙(C-C)方程,气温每上升1℃,大气含水量将增加7%左右。大气增温的热力效应使水循环加强、降水变率加大,更易发生暴雨洪水。1961—2023年,我国平均年降水量、极端降水事件频次、年累计暴雨站日数均呈增加态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呈加速上升态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我国台风的平均强度呈波动增强态势。2024年是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未来一段时期全球变暖仍将持续,我国水循环时空分布将更趋极端化。从我国暴雨洪涝灾害看,突破历史极值、颠覆传统认知的暴雨洪水灾害多发频发。2024年,全国大江大河发生编号洪水为1998年有资料统计以来最多,罕见地早在4月就发生了6次编号洪水,珠江流域罕见地发生了13次编号洪水。7月,湖南资兴最大24小时点雨量670毫米,是湖南有实测记录以来首次出现24小时600毫米以上极端暴雨,造成严重灾害;8月,辽宁多地出现长达87小时的持续性强降雨,葫芦岛最大24小时点雨量638.8毫米,是辽宁有实测记录以来首次出现24小时500毫米以上极端暴雨,造成严重灾害;受降雨和高温融雪共同影响,新疆塔里木河流域7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中游干流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度出现洪水;9月以来,6个秋台风登陆我国,为1949年以来同期最多,影响持续至11月中旬。从全球范围看,很多国家也深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暴雨洪水灾害频繁发生。2024年4月,属热带沙漠气候的阿联酋遭遇1949年有记录以来最强降雨,洪水导致迪拜交通陷入瘫痪;5月,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发生1941年以来最大洪水,造成200多人死亡失踪;7月,美国伊利诺伊州强降雨导致纳什维尔大坝漫坝;8月,苏丹红海州连续暴雨致阿尔巴阿特水库溃坝,造成100多人死亡;9月,台风“摩羯”4次登陆引发洪水等灾害,分别导致越南、缅甸300多人、500多人死亡失踪;10月,西班牙东部发生暴雨洪水,导致220多人死亡,是1967年以来欧洲死亡人数最多的洪灾。这些都警示我们,气候变化导致的水灾害事件影响比预期更加深远和强烈,极端水灾害多发重发的态势对风险预警和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对极端天气形势保持高度警惕,对现有水灾害防御能力保持清醒认识,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推进防洪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牢牢把握应对极端天气挑战的主动权。 

  (二)深刻认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面临的繁重任务。“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21年部党组部署开展“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形成了以水安全保障规划为核心的“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体系。4年来,“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有力有序实施,总体进展顺利,4项约束性指标有3项完成,11项预期性指标有7项完成,但部分目标任务仍需加快推进。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检视台账、压实责任,咬定目标、加压冲刺,加快完成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全面完成“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目标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十四五”水利答卷。同时,要提早谋划“十五五”水利工作,一以贯之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需求,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落实到各项规划、政策、项目的具体安排中。 

  (三)深刻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提出的紧迫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蓝图,明确了2029年完成本轮改革任务的时间期限。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面临不少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方法创新,才能在多重约束条件下找到最优解。比如,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202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既要积极作为,担负好扩内需、稳增长的水利任务,又要紧抓机遇,进一步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全面落实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和地下水管理条例、节约用水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的水利任务,需要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体系,需要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提升水利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和水平;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需要更多从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体制机制上想办法,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体系、节水制度政策体系;让更多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全面建设幸福河湖,需要建构河流伦理,重塑人与河流关系,健全河湖健康生命保障体系;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水利新质生产力,需要破除知识、数据、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障碍,等等。这些改革任务,涉及范围广、攻坚难度大,既有进入深化阶段、到了啃硬骨头关口的存量改革,也有积极探索、创造新模式新路径的增量改革。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深入研究水利领域历史遗留问题、现在面临的问题、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不断完善水利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2025年重点工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为“十五五”开局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预防为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创新发展,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为动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健全水利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大力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一)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坚持预字当先、以防为主,构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 

  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科学布局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等功能建设。长江流域,启动实施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堤加固,大力推进蓄滞洪区建设。黄河流域,高标准推进古贤水利枢纽建设,加快黑山峡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完成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淮河流域,开工淮河干流峡涡段、浮山以下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海河流域,加快建设温榆河钻子岭水库,加快拒马河张坊水库、大石河二道河水库、永定河官厅山峡洪水控制工程、温榆河西峰山水库前期工作。研究新辟牤牛河、潴龙河分洪道。珠江流域,加快龙滩水库防洪能力提升、黄茅峡水库、长潭水库扩容等工程前期工作。松辽流域,推动实施嫩江干流补充治理工程。太湖流域,开工建设上白石水库,推动太浦河后续(一期)、望虞河拓浚等工程开工。实现七大江河干流重要堤防达标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年行动,加快实施72座大中型、2207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研究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开工建设一批国家蓄滞洪区,严格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常态化开展遥感监测监管。推进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系统治理。推进海堤建设。 

  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健全第一道防线,建立健全卫星数据共享机制,深化气象卫星数据应用。统筹规划推进水利测雨雷达组网建设,建设数据归集管理与应用服务平台,制定建设与应用技术规范,加快研发耦合卫星和测雨雷达的“云—雨”降水规律及降水预报模型。强化第二道防线,在暴雨洪水来源区、山洪灾害易发区以及水工程防洪影响区等加密布设雨量站,提高监测覆盖率。深化产汇流规律及水文预报模型研发应用。提升第三道防线,优化水文站网布局,填补监测空白,推进水文测站测验设备和测验方法现代化改造,提升高洪和超标准洪水监测能力,提高极端条件下测验和通讯保障能力。加强洪水演进规律及水动力学模型研发应用,延伸洪水传导预报。以流域为单元,建立健全“三道防线”耦合贯通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 

  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严格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落细落实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管理各层级各环节责任,落细落实山洪灾害预警“叫应”机制和人员转移“五个关键环节”责任,落细落实在建工程、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度汛责任,落细落实薄弱堤段、险工险段、病险水库(闸)巡查防守责任。健全决策支持机制,配强各级水旱灾害防御人才专家队伍。加强“四预”能力建设,并在数字流场“正向—逆向—正向”对洪水风险和工程调度进行推演。汛前完成汉江、伊洛河、漳河、北江等14条河流水系防洪“四预”能力提升建设,推进2000个重点防治单元山洪灾害“四预”能力建设。健全调度指挥机制,完善会商研判、预警发布、工程调度、专项部署、下达执行环节等措施,落实重大水旱灾害事件调度指挥处置流程,严格指令执行监督。加强旱情、咸情预报和水源调度,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和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 

  (二)构建国家水网工程体系。按照“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要求,联网、补网、强链,全面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 

  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抓紧完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高标准建设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加快推进西线先期实施工程、东线后续工程前期工作。加快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黑龙江粮食产能提升、引江济淮二期等国家水网骨干输排水通道建设。优化完善区域水网布局,加快区域水网骨干工程前期工作。 

  构建省市县级水网协同融合发展体系。科学谋划省市县级水网“纲、目、结”。开工建设四川引大济岷、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等省级水网骨干工程,加快新疆玉龙喀什、西藏帕孜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进度,开工建设贵州英武、云南南瓜坪等水库。加强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加快江西峡江、湖南梅山、河南前坪等灌区建设,开工建设江西井冈、广西黑水河等大型灌区,实施150处以上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推进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管理。持续巩固拓展水利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乡村建设行动水利任务,实施重点区域水利帮扶。 

  健全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全面推行“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加快建设县域智慧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农村供水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从单元分散向规模集中转变、从传统管理向数智化管理转变。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小型引调水工程建设,加强水厂规范管理运行。健全平急两用的应急供水保障体系。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69%。 

  (三)完善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建构河流伦理,进一步推动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完善河湖健康保障体系。逐河湖、逐断面、逐工程确定生态流量目标,完善生态流量监管技术标准、信息平台,健全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和评价制度,推进生态流量监测全覆盖。制定母亲河复苏标准,完成88条(个)母亲河(湖)复苏行动任务,建立全国地市级以上母亲河名录并实施复苏行动。持续实现京杭大运河水流全线贯通,保持永定河全年全线有水,全力实现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保障白洋淀、塔里木河、石羊河、东居延海、黄河三角洲等生态安全。开展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巩固黄河流域小水电清理整改成果,持续强化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探索建立河湖健康预警机制,完成全国河湖第一轮健康评价。加强重要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通过摸清底数、创新技术、开展试点等,推动湖库生态清淤。完成进一步加强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年度任务,确保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供水要求。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 

  完善水域岸线保护治理体系。实施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严格河湖库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加强涉河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建立卫星遥感与现地查处相结合机制,加强妨碍河道行洪、侵占水库库容突出问题整治。严格水库防洪库容管理,完成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推动建立水库防洪调度临时淹没补偿机制。加快推进全国河道砂石采运管理“一码通用、一码溯源”,开展黄河流域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山区河道管控,开展乡村河湖库管护攻坚行动。 

  完善地下水综合治理体系。强化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完善地下水监测评价预警体系,加强泉水调查监测。启动国家地下水监测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划定,开展地下水超采区动态评估。持续开展华北地区、10个重点区域、南水北调受水区等地下水超采治理。巩固拓展北京、河北等深层地下水人工回补试点成效。加强重力卫星遥感、穿透式地质雷达等技术应用,深入开展地下水运动规律研究,构建地下水通用模型。建立地下水储备制度。开展海(咸)水入侵调查。 

  完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完成水土流失严重区、生态脆弱区和禁止开垦陡坡地范围划定,全面实施水土保持信用评价。加强长江上中游、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以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为重点,新建一批淤地坝,提升改造、除险加固一批老旧病险淤地坝,加强淤地坝度汛管理。建设400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加快推进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2万平方公里以上。完善水土保持碳汇交易体制机制,制定水土保持碳汇评估与核算技术规范,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交易、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等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探索建立水土保持治理投入循环机制。 

  (四)完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管好每一条河流、每一级水网、每一座工程、每一笔投资。 

  完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构建水利遥感卫星应用星座,建设归集应用平台,完善应用机制,提升不同区域、不同分辨率、不同覆盖频次的观测能力。加强坝工智能监测、坝外探测、用水在线计量监测等新技术新设备研发应用。建设水利部本级、流域管理机构、省级及相关工程单位的数据归集平台,推进多源数据互联互通。 

  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全面启动国家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工程(一期),加快构建水利部和七大流域协同高效、动态计算的数字孪生平台。加强水利专业模型机理深化研究、参数实时率定和源程序迭代优化。持续提升数字孪生水利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 

  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水网。深化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数字孪生应用,基本建成省级水网先导区数字孪生平台。加快推进国家水网调度中心、大数据中心建设,构建“国家水网一张图”。 

  加快建设数字孪生工程。持续推进数字孪生三峡、小浪底、丹江口、大藤峡、岳城、尼尔基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水库、堤防水闸、蓄滞洪区、调水工程、灌区、农村供水工程等数字孪生建设。开展智能大坝建设试点。加强与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衔接,深化业务信息融合和共建共享应用。推进新建、改扩建水利工程与数字孪生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运行。 

  推进水利智能业务应用。实施“人工智能+水利”行动,构建水利大模型建设应用框架,打造流域智能防洪“四预”、水网智能调度、河湖库立体空间智能监管、水利工程智能运管等一批示范场景,加强与“2+N”业务应用体系深度集成。建立数字孪生水利评价体系。 

  (五)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体系。坚持“四水四定”,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和节约用水条例,进一步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和水平。 

  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体系。推进水资源刚性约束配套制度建设。研究制订“十五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加强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建立节水统计调查制度。推动出台规划水资源论证办法,实施取用水领域信用评价,强化取用水全过程监管。启动全国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推进水资源分区管理,制定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超载地区名录。推进跨省份江河流域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建立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制度体系。科学灌溉制度体系,健全灌溉试验站网体系,推动完善不同区域不同农作物灌溉制度和灌溉定额。用水计量监测体系,健全农业用水计量监测标准,加快灌区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建设。农业水价政策体系,完善科学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可持续的精准补贴机制,健全灌区分类型政策供给体系。节水市场制度体系,合理分配灌溉用水户用水权,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探索以水权回购、节水设施购置奖补等多种形式奖励农业节水用水户。节水技术及服务体系,加强农业节水技术研发、集成和推广应用,培育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队伍,完善节水灌溉服务网络。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3。 

  建立健全工业节水减排制度体系。定额管理体系,制定14项黄河流域高耗水工业服务业强制性用水定额,开展省级工业用水定额评估。精准计量体系,加强工业用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推动建立现代化的取用水全过程计量体系。循环利用体系,推广工业和产业园区循环用水技术,建立水资源从工艺设计到废污水处理的“全周期”管控机制。用水权交易体系,激励工业用水户将节水改造和合同节水管理取得的节水量纳入用水权交易。节水产业发展体系,完善节水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实施节水产业标准引领行动,鼓励支持建设一批节水技术创新中心、节水产业园区,培育一批节水重点企业。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6%。 

  建立健全城镇节水降损制度体系。水预算管理体系,探索建立水预算管理制度,推动建立水预算编制、审核和执行、监督机制,开展水预算用水计量设施、适应性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水价水资源税管理体系,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建立健全城乡供水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同节水管理体系,优化节水支持政策,开展节水诊断服务,全年实施300项以上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再生水利用管理体系,完成76个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建设,推进重点城市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建立健全非常规水技术标准体系,再生水等非常规水利用量超过230亿立方米。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机制,开展市县水效提升行动,探索开展节水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组织开展中国节水奖评选。 

  (六)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深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水利科技创新力度。 

  健全水利新质生产力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急用先行”标准制修订,启动编制水利技术标准60项。 

  健全水利科技创新平台工作体系。加强部级创新基地建设与管理,建立国家水网科研基地,推进水利部白蚁防治重点实验室建设。新建认定一批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信息汇交平台建设。加强水利重大科技问题凝练、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 

  健全水利科技创新力量支撑体系。抓好水利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持续实施卓越水利工程师培养工程。推广应用100项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持续深化水利多双边交流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水利合作,举办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 

  健全水利科技创新政策保障体系。积极发挥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等智库作用,深入开展专题咨询论证。探索建立重大科研任务“军令状”责任制,强化重大科技攻关稳定支持,优化水利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深化使命导向管理改革试点,探索推进水利科研院所现代化治理改革。 

  (七)完善水治理体制机制法治体系。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提升水利现代化治理管理能力。 

  健全水利规划体系。贯彻落实国家“江河战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规划水利任务实施。扎实做好“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完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体系,加快区域水网规划审查报批,完成市县级水网规划编制。推进汉江等重要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加快七大流域防洪规划报批,推进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修编,印发实施七大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加快国家节水中长期规划和“十五五”水土保持、水文、水利科技创新等重点规划编制。加强水利规划管理和实施评估。 

  健全流域统一治理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流域防总、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作用,进一步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健全流域规划实施责任制。强化对流域内项目建设的指导监督,统筹流域水利工程布局、项目实施。强化流域水利工程多目标统筹协调调度,加强流域河湖、水权水资源统一管理。 

  完善河湖长制体系。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加快构建重要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贯通一体的河湖保护治理体系。用好涉河湖重大问题调查与处置机制,强化全链条跟踪问效,压实各级河湖长及相关部门责任。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完善水利投融资体系。抓住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机遇,加快“两重”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加大政府投入,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拓宽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金融支持水利政策工具等多元化投融资渠道,运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积极培育更多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申报和发行,让工程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资金变投资。推进水利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推动各类经营主体进入具有供水、发电等效益的竞争性环节。加快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落实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鼓励条件成熟、确有需要的地区研究组建水利投融资企业。推广“节水贷”“取水贷”等绿色金融模式。探索水生态产品抵(质)押等绿色金融实践,研究制定水生态产品目录清单、价值核算指标体系。 

  健全用水权交易制度体系。加快用水权初始分配,加快完成跨行政区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加快确定流域区域可用水量。开展取用水监测计量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培育用水权交易市场,健全规范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用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发挥国家用水权交易平台作用,健全流域、区域用水权交易平台体系,完善用水权供需信息系统。加强用水权交易市场监管,制定用水权交易负面清单。 

  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制定出台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健全水利工程实施和质量监管机制,探索投、建、运、营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制定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制度。规范和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持续推进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完成试点水库和先行区域建设。健全白蚁等害堤动物综合防治工作体系。大力推进堤防、水闸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任务,推动三峡库区危岩崩塌防治,加快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精准实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年度水量调度,开展东中线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出台调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深入推进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落地见效。 

  健全水利法治体系。水利法律规范体系,全力推进水法、防洪法、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办法修改,完善水利法律法规配套制度。水利法治实施体系,全面贯彻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地下水管理条例、节约用水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折不扣完成法定任务。发挥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作用,健全流域水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推动水行政执法标准跨区域衔接。水利依法行政体系,完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做好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八)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加强党对水利工作的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健全组织体系。深化政治机关建设,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四强”党支部创建。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水利干部队伍。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健全教育体系。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健全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纪律教育机制。 

  健全监管体系。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健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长效落实机制,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健全水利巡视巡察、内部审计等制度机制,持续深化中央巡视和审计整改。健全水利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深化水利基建工程领域廉洁风险防控和腐败问题整治,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推动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 

  健全制度体系。依规依纪管党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加强党内法规和党建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法规制度落实落地。 

  健全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各级党组(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各级纪委监督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优化责任落实考评机制,确保责任落实一贯到底。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和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带群建团建,统筹抓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统战等工作。 

  加强水文化及水利廉洁文化建设,做好水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保护、传承、利用,强化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做好综合政务、水库移民、水利信访、离退休干部、后勤保障等工作,更好凝聚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合力。 

  同志们,使命系于担当,任务重在落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的精神状态,锐意改革、苦干实干、善作善成,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作出新的贡献!